文稿写作要“勤积累”“多练习”“善推敲”

2023-05-30 02:29:48 来源:云岭先锋网


(资料图片)

文稿写作不仅是年轻干部的必备技能,更是研究工作、做好工作的重要手段。常有人说,文稿写作是门苦差事,有坐不完的冷板凳、挨不完的批评、熬不完的夜、加不完的班。笔者认为,写作不应是少数人的“专利技术”,而是每位年轻干部的“家常便饭”。年轻干部唯有“勤积累”,打开“不会写”的门;“多练习”,推开“不敢写”的窗;“善推敲”,激活“不愿写”的心,才会日臻成熟、日益成长、日趋成功。

文稿写作要“勤积累”打开“不会写”的门。理论功底扎实了,知识积累厚实了,肚子里装的东西多了,才能厚积薄发,言之有物、深入浅出地讲话、写文章。文稿写作要求我们要学深理论、要学会模仿、要常学常看、要常悟常新,做到在干中学、在学中干,写出的东西才不会“清汤寡水”“骨瘦如柴”,才能吸引读者眼球,得到编辑青睐。笔者认为,对于汇报类文稿来说,要突出政治性、讲究大格局、追求高站位,要体现上级精神和部署要求,官方的表达不能出差错,统一的表述不能搞花样,完整的意思更不能“断章取义”“拆分组合”;对于宣传类文稿来讲,要多拜素材为师,将好词好句、好段好文收藏起来反复浏览,可以改写、仿写,明白“我想要什么句子或词语”,就找相应的关键词、寻对应的金句子,或多读几遍别人的文章,学思路、学框架、学逻辑、学表达。只有通过全方位、深层次、多角度的学习思考,才能把握文稿写作的“靶心”,才能真正做到“下笔如有神”,才能在“日积月累”中打开“不会写”的门。

文稿写作要“多练习”推开“不敢写”的窗。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”文稿写作水平的提高,不是一朝一夕之功,属于慢工出细活,因此多写多练是提高文稿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,练习写稿,绝不仅是完成领导交办的,更多的是要越过“丑媳妇怕见公婆”这道心理障碍,打破“想写”但不知道从何写的桎梏和枷锁,从零零散散的“火柴盒、豆腐块”开始写,避免陷入“小的东西不愿写,大的东西写不出来”的尴尬。年轻干部,唯有多练才能给“笔杆子”埋下“伏笔”,要保持不畏艰难的韧劲和主动自觉的意识,积极投身到文稿写作中,把每次材料撰写当作不可多得的磨练机会,全力以赴发挥所有实力,把自己的想法提炼出来,养成勤动笔、常练笔的好习惯,在用好“烂笔头”中熟能生巧,既写“阳春白雪”也书“下里巴人”,既“登得台面”也“接民地气”,掌握不同文体写作的内在规律。只有这样才能克服“不敢写”的内心“恐惧”和“写不好”的本领“恐慌”,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,才能在“摸爬滚打”中推开“不敢写”的窗。

文稿写作要“善推敲”激活“不愿写”的心。文稿写作有诸多“苦”,“搜肠刮肚”的痛苦、“青灯黄卷”的清苦、“体态臃肿”的辛苦,一篇好文章需要反复修改,仔细打磨,反复推敲。俗话说,“好事多磨。”其实好的稿子更需要多磨多改。鲁迅先生对于修改文章这样说道:“写完后至少看两遍,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、句、段删去,毫不可惜”。推敲二字的典故千古流传,千金一字的故事脍炙人口。笔者认为,文稿写作是一份耐心活儿、细致活儿,当立意要“新”、语句要“活”、文风要“实”;当少说空话、套话,开门见山有内容;当开头立靶子,结尾有气势;当多寻求身边人的帮助,多问一问、论一论,在众人提议、看稿改稿中删除可有可无、无关痛痒的苍白描述,做到言简意赅。只有这样,才能在“头脑风暴”中将文稿写出经验来、写出能力来、写出自己来、写出感觉来,才能在“一改就亮”中激活“不愿写”的心。

(通讯员 段字香)

责任编辑:李敏

标签: